冠两优华占
审定编码:
湘审稻20200020 皖引稻2021014
鄂引种2021021 (赣)引种〔2020〕第001号
(豫)引种﹝2021﹞稻003 (苏)引种(2021)第008号
(闽)引种〔2022〕第1号
2020年获评湖南(长沙)水稻“双新”展示会“明星”品种
审定编号:湘审稻20200020
特征特性:籼型两系杂交中稻迟熟品种。在湖南省作迟熟中稻栽培,全生育期134.2天,比对照Y两优1号长0.3天。株高118.2厘米,亩有效穗17.4万穗,每穗总粒数205.3粒,结实率85.0%,千粒重23.1克。抗性:叶瘟3.5级,穗瘟5.0级,穗瘟损失率2.7级,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3.5,白叶枯病5.0级,稻曲病6.0级。米质主要指标:糙米率79.0%,精米率68.1%,整精米率65.9%,粒长6.3毫米,长宽比3.1,垩白粒率10%,垩白度2.7%,透明度1级,碱消值6.0级,胶稠度81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3.0%,稻米蒸煮食用感官评价77.5分,米质综合定级为部颁标准三级优质稻。
产量表现:2018年参加湖南省湘种联合体中稻迟熟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703.3千克,比对照增产6.5%;2019年续试,平均亩产657.9千克,比对照增产3.2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0.6千克,比对照增产4.9%。2019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644.3千克,比对照增产6.3%。
栽培技术要点:4月中下旬播种,秧田亩播种量7-8千克,大田亩用种量1.0千克,秧龄25天以内。种植密度20.0厘米×26.7厘米,每穴插2-3粒谷秧,亩基本苗7万左右。基肥足,追肥速,氮、磷、钾结合施用,适当增加磷、钾肥用量。深水活蔸,浅水分蘖,及时晒田,有水壮苞抽穗,后期干干湿湿,不脱水过早。注意防治稻瘟病、白叶枯病、纹枯病、稻曲病、南方黑条矮缩病等病虫害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经湘种联合体试验,符合湖南省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迟熟中稻种植。
引种备案号:皖引稻2021014
引种区域:安徽省淮河以南中籼稻区种植
引种特征特性: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2020年安徽省适应性种植试验平均株高115.6厘米,亩有效穗16.5万,每穗总粒数213.9粒,结实率83.5%,千粒重22.8克。全生育期为140.0天,与对照品种(II优838号)熟期相同。2020年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:感稻瘟病(综合抗指6.3),感稻曲病(病穗率19.0%),感白叶枯病。
引种产量表现:2020年引种试验平均亩产583.81千克,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2.51%。
栽培技术要点:1.播期:4月底至5月上中旬播种,秧龄25天左右,亩播量8-10千克;2. 栽插密度:每穴插2粒种子苗,20×26厘米;3. 施肥:大田亩施纯氮11-13千克,氮、磷、钾用量比例为1∶0.5∶1,施足基肥,早追分蘖肥,忌后期偏施氮肥;4.灌水:深水活蔸,浅水分蘖,及时晒田,有水壮苞抽穗,后期干干湿湿,收割前6-7天断水,切忌断水过早;5.病虫害防治:重点防治稻瘟病,及时防治螟虫、稻飞虱、纹枯病等病虫害。
种植风险提示:注意防治稻瘟病、稻曲病等病害。
引种备案审查意见:符合安徽省引种备案相关要求,同意引种备案。
引种备案号:(赣)引种〔2020〕第001号
主要性状:全生育期126.8天,比对照深两优5814迟熟1.2天。平均亩产630.5公斤,比对照增产6.1%。该品种株型适中,生长势强,植株整齐,叶姿直立,叶下禾,后期落色好。株高116.8厘米,穗长28.8厘米,亩有效穗16.7万,每穗总粒数210.6粒,实粒数179.5粒,结实率85.2%,千粒重24.5克。穗颈瘟最高9级,穗瘟平均损失率12.44%。
产量表现:2020年适应性试验,平均亩产630.5公斤,比对照深两优5814增产6.1%。
引种备案地区:南昌市、抚州市、吉安市、赣州市、九江市、上饶市、宜春市、新余市、景德镇市、鹰潭市、萍乡市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。
栽培技术要点:1、5月中下旬播种,视各地栽种习惯而定,秧田亩播种量10公斤,大田用种量0.75-1.0公斤,稀播匀播,培育多蘖壮秧,秧龄30天以内。一般栽插规格根据肥力水平采用5寸×6寸或5寸×8寸,每穴插2粒谷秧。2、施足基肥,早施追肥,促分蘖,多施磷肥、钾肥,争大穗。3、栽培上合理密植,宜浅水活蔸、薄水养蘖、够苗及时晒田,后期干湿交替,断水不宜过早。4、浸种时坚持强氯精消毒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病虫预报,及时防治稻瘟病、稻曲病、纹枯病、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。
风险提示:1、贮藏条件:阴凉干燥处保存,注意防虫防鼠;2、在播种前必须用“咪鲜胺”等药剂浸种消毒,防恶苗病;3、该品种2020年江西省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为高感(HS)稻瘟病,请根据当地农业部门病虫预报,可选用75%三环唑、富士一号等药剂加强防治稻瘟病,同时及时防治纹枯病、稻飞虱、二化螟、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;4、异常天气会影响水稻结实率和产量,在孕穗、抽穗、扬花期应加强田间肥水管理,减少损失;5、合理施肥,加强田间管理。
咨询服务电话:0731-84690910
引种备案号:(豫)引种﹝2021﹞稻003
引种备案地区:河南省南部稻区。
引种备案号:鄂引种2021021
引种备案地区:湖北省鄂西南以外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引种。
引种备案号:(闽)引种〔2022〕第1号
特征特性:在福建省作中稻栽培,平均全生育期141.4天,比对照Ⅱ优3301短2.6天。株型适中,分蘖力强,有效穗多,熟期转色好。株高106.3厘米,穗长22.9厘米,亩有效穗17.3万,每穗总粒数196.6粒,结实率87.6%,千粒重23.6克。稻瘟病抗性经上杭茶地、建阳麻沙、宁化水茜、将乐黄潭等四个鉴定点的田间自然诱发鉴定,稻瘟病综合指数为2.31,穂茎瘟损失率最高级为3级,中抗稻瘟病;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室内鉴定,抗菌株率为90%,抗稻瘟病;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。米质主要指标:精米率68.1%,整精米率65.9%,长宽比3.1,垩白粒率10%,垩白度2.7%,透明度1级,碱消值6.0级,胶稠度81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3.0%,稻米蒸煮食用感官评价77.5分,米质综合定级为部颁标准三级优质稻。
产量表现:福建省中稻多点引种适应性试验,平均亩产685.9千克,比对照Ⅱ优3301增产6.8%。
栽培技术要点:①适时播种,培育壮秧,秧龄30天;每亩大田用种量1.0千克左右。②合理密植,科学施肥管水:大田插植规格6×7寸为宜,丛插两粒谷。在水管上采取“前浅、中搁、后湿”灌水技术,后期不宜过早断水。每亩施纯氮12千克左右。③在病虫防治上,坚持“以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的方针,及时做好病虫预测预报,适时防治病虫害,尤其注意稻曲病的预防,稻曲病最佳预防时间在破口前7~10天。
引种区域及种植季别: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。
风险提示:稻瘟病重发区不宜推广,注意防治稻瘟病。
引种备案号:(苏)引种(2021)第008号
适应性试验结果 :两系杂交中籼稻品种。株型紧凑,株高适中,茎秆较粗,分蘖力强,生长势旺,叶片挺,抗倒性较强,穗层整齐,穗型较大,着粒较密,后期熟相较好。
2020 年引种单位自行组织的引种适应性试验平均结果:株高 118.6 厘米,亩有效穗 18.1 万,每穗总粒数 209.2 粒,结实率 89.5%,千粒重 24.4 克;全生育期 148.8 天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 1.8天;平均亩产 693.8 公斤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 10.4%。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:中抗稻瘟病、中感白叶枯病、抗纹枯病。
栽培技术要点及风险提示:1、适期播种,培育壮秧。一般 5 月上中旬播种,湿润育秧每亩播种量 10 公斤左右,旱育秧每亩播种量 20-25 公斤。每亩大田用种量 1.0 公斤左右(机插秧亩用种量 1.5-2.0 公斤左右)。2、适时移栽,合理密植。6 月中旬移栽,秧龄不超过 30 天,每亩大田栽插1.6 万-1.8 万穴,基本苗 6 万-8 万。3、科学肥水管理。大田亩施纯氮 11-13公斤,氮、磷、钾用量比例为 1:0.5:1,施足基肥,早追分蘖肥,忌后期偏施氮肥。水浆管理上注意浅水栽插,寸水活棵,薄水分蘖,足苗后适时分次搁田,后期干干湿湿,养根保叶,活熟到老,收割前一周断水。4、病虫草害防治。秧田期和大田前期注意防治灰飞虱、稻蓟马,中、后期综合
防治纹枯病、稻曲病、螟虫、稻飞虱等,要注意黑条矮缩病、白叶枯病、稻瘟病等的防治。
引种备案区域:江苏省淮河以南稻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