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隆两优3463国审稻2016610 国审稻20186142 桂审稻 2019195 号 |
---|
审定编号:国审稻2016610
特征特性: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长江中下游作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139.3天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2.8天。亩有效穗数14.6万,株高123.7厘米,穗长24.8厘米,穗粒数188.6粒,结实率85.5%,千粒重28.2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3.7,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;白叶枯病5级;褐飞虱9级;感稻瘟病,中感白叶枯病,高感褐飞虱。米质:整精米率56.8%,长宽比3.2,垩白粒率14.3%,垩白度3.8%,胶稠度85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5.5%,达到国家《优质稻谷》标准3级。
产量表现:2014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617.02千克,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.04%,增产点比例77.8%;2015年续试平均亩产640.34千克,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.61%,增产点比例78.2%;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28.68千克,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.33%,增产点比例78.0%;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2.45千克,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.84%,增产点比例100.0%。
栽培技术要点:1.根据当地生态条件,适时播种,培育多蘖壮秧。每亩大田用种量0.75千克,每亩秧田播种量10千克。2.秧龄30天或秧苗叶龄5-6叶移栽,插植规格20厘米×26厘米,每蔸插2粒谷秧,每亩插基本苗6万以上。3.需肥水平中等,一般亩施纯氮12千克,五氧化二磷6千克、氧化钾6.5千克,采取重施底肥,早施追肥,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。4.移栽后深水活蔸,分蘖期浅水促蘖,当总苗数达到25万左右,及时落水晒田,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,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,后期不能断水过早,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。5.坚持强氯精浸种,预防恶苗病等种子带菌病害的发生。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,及时施药防治稻螟虫、稻纵卷叶螟、稻飞虱、纹枯病、稻曲病等病虫害。稻瘟病常发区注意防治稻瘟病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江西、湖南(武陵山区除外)、湖北(武陵山区除外)、安徽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、河南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。
审定编号:国审稻20186142
特征特性: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,全生育期116.8天,比对照博优998晚熟1.2天。株高110.6厘米,穗长22.9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5.8万穗,每穗总粒数154.6粒,结实率79.9%,千粒重27.9克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.4、3.4,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,中抗稻瘟病,感白叶枯病,高感褐飞虱。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64.4%,垩白粒率21%,垩白度4.8%,直链淀粉含量15.3%,胶稠度77毫米,长宽比3.1,达到农业行业《食用稻品种品质》标准三级。
产量表现:2016年参加华南感光晚籼组区域试验,平均亩产503.55千克,比对照博优998增产6.66%;2017年续试,平均亩产483.34千克,比对照博优998增产4.13%;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3.45千克,比对照博优998增产5.40%;2017年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482.02千克,比对照博优998增产3.99%。
栽培技术要点:1.7月上中旬播种,秧田亩播种量10千克,培育壮秧。2.移栽秧龄控制在25天以内,栽插株行距13.3厘米×26.6厘米,双本栽插,亩基本苗6万左右。3.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和氮磷钾配合。一般亩施45%水稻专用复合肥25千克做底肥,移栽后5~7天亩追施尿素7~10千克,分蘖盛期亩追施氯化钾7.5千克;孕穗后依苗情适当补施穗粒肥或不施,后期切忌偏施氮肥。4.浅水插秧活棵,薄水发根促蘖,亩够及时排水晒田,孕穗至齐穗期田间有水层,齐穗后间歇灌溉,湿润管理,切忌脱水过早。5.坚持强氯精浸种;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;大田搞好螟虫、稻飞虱、白叶枯病、南方黑条矮缩病、稻瘟病、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适宜在广东省(粤北稻作区除外)、广西桂南、海南省、福建省南部白叶枯病轻发区作双季稻晚稻种植,白叶枯病重发区不宜种植。
审定编号:桂审稻 2019195 号
特征特性:感温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。在桂中、桂北作早稻或中稻、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,全生育期平均 135.5 天,比对照深两优 5814 长 0.4 天。抗性: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 4.5、5.5,稻瘟损失率最高级 5 级;白叶枯病(两年)致病型 5 级、3 级,致病型 7 级、5 级;中感稻瘟病,中感型、感型白叶枯病。
产量表现:2017 年参加广西桂中、桂北一季稻和高寒山区中稻组自主联合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 569.6 千克,比对照深两优 5814 增产 4.42%;2018 年续试,平均亩产 573.6千克,比对照深两优 5814 增产 4.48%。
栽培技术要点:1.适时播种,稀播匀播,培育分蘖壮秧。桂中、桂北作早稻或中稻3 月~6 月 20 日前均可播种;高寒山区作中稻 4 月中、下旬播种;秧田亩用种量 8~10千克,大田亩用种量 1.0 千克。2.移栽秧龄控制在 30 天左右,栽插株行距 20 厘米 X 26.6厘米,每穴栽插 2 粒谷苗。3.需肥水平中上,采取重施底肥,及时追施分蘖肥,后期看苗补施穗肥的施肥方法。注意氮、磷、钾肥合理搭配,忌中后期偏施氮肥。一般亩施45%水稻专用复合肥 25~30 千克作底肥,插秧后 5~7 天结合施除草剂亩追施尿素 7~10 千克,幼穗分化 3~4 期氯化钾 7.5 千克。前期浅水促分蘖,够苗及时落水晒田,后期以湿为主,忌脱水过早。4. 浸种时坚持强氯精消毒;秧田期注意施药防治稻飞虱以预防南方黑条矮缩病;大田搞好稻瘟病、稻曲病、螟虫、稻飞虱、白叶枯病、南方黑条矮缩病、纹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。
审定意见:该品种符合广西稻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,可在桂中和桂北稻作区作早稻或中稻、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;桂南稻作区作早、晚稻应根据品种试验示范生育期选择适宜的种植季节种植。注意稻瘟病等病虫害的防治。